• 咨询热线:400-888-5135

分光测色仪在皮肤颜色测定与分析中的应用

时间:2025-05-07 点击:121次

皮肤颜色变化能够反映皮肤屏障的完整性、皮肤的敏感性,以及皮肤对药物、美容、护肤品的反应等,因此对皮肤颜色变化的定量分析在皮肤科临床和美容护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分光测色仪在皮肤颜色测定与分析中的应用。

皮肤颜色测定

皮肤颜色的影响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表皮中含有黑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黑素包括优黑素和褐黑素,分别呈褐色和黄至红褐色,吸收光谱较宽,能吸收整个可见光和紫外光;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外源性脂类,来自水果和蔬菜等,呈黄色,当大量摄入后会在表皮中过多积聚,主要沉积在基底层。在真皮血管中,有另外三种色素,即氧合血红蛋白(鲜红色)、血红蛋白(蓝红色)和胆红素(黄色)。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发色团,包括核苷酸的嘌呤和嘧啶碱基,氨基酸如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以及尿刊酸、卟啉、核黄素和类固醇等,这些物质的数量和比例对皮肤的颜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皮肤血管中的血液容量、红细胞的数量、氧合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相对比例的不同使皮肤吴现红色或蓝色。在唇部和黏膜等角质层较薄或没有角质层的部位,氧合血红蛋白的红色更明显。在黑素较多的皮肤,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蓝红色的血红蛋白对皮肤的颜色影响很小。真皮中的胶原纤维随着年龄的增加氧化增多,而氧化的胶原纤维呈黄色,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变黄的原因。

综上所述,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有黑素、血红蛋白、类胡萝卜素、真皮血管及其皮纤维等,这些成分在受到紫外线、药物及其他刺激物的作用后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皮肤颜色变化能够反映皮肤屏障的完整性、皮肤的敏感性,以及皮肤对药物、美容、护肤品的反应等,因此对皮肤颜色变化的定量分析在皮肤科临床和美容护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分光测色仪在皮肤颜色测定与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皮肤颜色测量的方法主要采用目测法,将要测量的颜色和颜色参照物相比较是颜色评估的基础。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的方法:用一个三维空间类似球体的模型把各种表面颜色的三种基本特性即色凋、明度和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在立体模型中的每一部分各代表一个特定颜色,并给予一定的标号,其中色调分成100个等级,饱和度和明度均分成10个等级。在颜色图册中包含用纸片制成的标准颜色样品,可用于颜色的对比。很多研究表明,如果同时评估不同的皮肤颜色,人的眼睛可以和任何仪器一样准确地区分颜色,然而定量的和(或)可重复的平价只能依靠仪器来进行。因此,为了准确的量化皮肤的颜色就可以使用专业的颜色测量仪器分光测色仪。

分光测色仪在测量皮肤颜色的原理是基于分光光度法,仪器发射的光照射到皮肤表面,皮肤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分光测色仪可测量皮肤在各个波长下的反射率,然后色度学规定的标准色度系统,计算出相应的色度参数,如L、a、b值。L值反映皮肤的亮度,从 0(黑色)到 100(白色),可以衡量皮肤的明暗程度;a值代表红绿轴方向,正值表示皮肤偏红,负值表示偏绿;b值表示黄蓝轴方向,正值体现皮肤的黄色调,负值表示蓝色调倾向。这些参数为皮肤颜色提供了客观、量化的描述,避免了人眼观察的主观偏差,使不同个体或同一人不同时期的皮肤颜色比较更加科学准确。

分光测色仪在测量皮肤颜色时,除了给出基本的颜色参数外,分光测色仪还能生成皮肤的光谱反射曲线。该曲线展示了皮肤在各个波长下的反射特性,不仅能反映皮肤的表面颜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皮肤内部的生理信息,如血红蛋白、黑色素等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通过对光谱反射曲线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皮肤的生理状态和颜色变化的内在机制。另外,其在测量皮肤颜色时,采用非侵入性的测量方式,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物理损伤或不适。这使得它适用于各种人群,包括敏感肌肤者和儿童,并且可以在不影响皮肤正常生理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监测皮肤颜色随时间的变化,如在护肤产品效果评估或皮肤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

QQ咨询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咨询热线

400-888-5135
7*24小时服务热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