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涂料、塑料、纺织等行业中,精准的色彩调配是产品质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传统人工调色依赖经验,效率低且成本高,三恩时科技推出的PeColor智能配色软件,结合分光测色仪等硬件设备,正以“智能大脑”的角色重塑行业标准。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功能优势及实际应用等角度,深度解析这一系统的革新价值。
一、技术架构:软硬协同的智能调色体系
PeColor并非单一的软件工具,而是由分光测色仪+配色软件+基础数据库构成的完整系统。其核心逻辑是通过高精度仪器采集颜色光谱数据,结合算法生成配方,再通过智能修正实现精准匹配。
分光测色仪:如TS7700、YS4510等型号,可测量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率数据(SCI/SCE),色差精度达ΔE≤0.03。这类设备支持离线/在线检测,并与软件实时传输数据,为配色提供科学依据。
配色软件:内置专利计算引擎,支持一键生成多组配方,并基于色差、价格、同色异谱指数等参数推荐最优方案。
数据库:用户需预先建立色料特征库,涵盖单色浓度样及混色样数据,确保配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核心功能:从效率到精准的全链条优化
快速智能配色
传统人工调色需反复试色,耗时长达30天的工作量,PeColor可在1小时内完成。软件支持多配方并行计算,用户可根据成本、库存等因素择优选择。
例如,针对荧光样品或特殊光源需求(如D65、A光源),系统可自动优化配方,减少同色异谱现象。
动态修正与质量控制
打样后若存在色差,软件可基于测量数据自动修正配方,迭代次数和色差阈值可自定义。
提供色差分解功能(如ΔL、Δa、Δb),并与灰卡/彩卡标准对比,辅助生成出厂检验报告。
全场景适配与兼容性
适用于实验室研发与车间生产双场景,支持第三方设备(如调色机)接入,实现从配色到生产的无缝衔接。
操作界面采用向导式设计,新手通过5天培训即可掌握核心功能,降低技术门槛。
三、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
降本增效
减少人工失误导致的返工,并将废料、旧料重新纳入配方计算,材料利用率提升30%以上。
以嘉宝莉、大宝漆等企业应用案例为例,其调色周期缩短至传统方法的1/5,显著降低隐性成本。
跨行业扩展
除油漆涂料外,PeColor已拓展至塑料母粒、纺织印染、油墨印刷等领域,支持混纺、化纤等复杂材质的配色需求。
数字化管理升级
通过颜色样本录入、配方存档及品质追溯功能,企业可构建数字化色彩管理体系,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四、操作流程示例(以油漆调色为例)
初始化配置:设置色差容忍度(如ΔE≤0.5)、光源类型、观察者角度等参数。
数据采集:使用分光测色仪建立色料数据库,包含基色的光谱反射率曲线。
智能配色:输入目标色样数据,生成多组配方并择优打样。
修正与输出:测量打样色差,软件自动修正至合格,最终配方存档并同步至生产端。
五、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PeColor等系统将进一步向“云端协同”方向发展。例如,通过移动端APP实时调色、远程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实现产业链的色彩协同管理。三恩时科技亦计划推出更多行业定制化模块,深化智能配色在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
PeColor的诞生,标志着涂料行业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其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的配色流程,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的痛点,更为企业的绿色转型与智能制造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